今日行程:卡爾莫修道院→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蛋塔創始店→貝倫塔→發現者紀念碑
旅程來到了後半段,體力也每況愈下…原定早上9:00開始參觀貝倫區超大景點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結果拖到近11點才出發;臨時又插入前天路過沒參觀的卡爾莫修道院(Convento do Carmo)。近中午時分我們還在排隊買里斯本卡(一人19歐)。
卡爾莫修道院最特別的就是它沒有屋頂、裡面是露天的,這是由於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所致,隨後的火災又加劇了修道院的毀壞。修道院於1756年開始重建,屬於新哥德式風格,但於1834年中斷重建,使修道院呈現今日半頹圮廢墟狀態。修道院於1864年捐贈給葡萄牙的考古學會,變成一個博物館。
使用里斯本卡參觀,仍須付一人3.2歐的門票。(原價一人4歐,根本等於沒折扣=.=)
進到修道院裡有種逛到中庭的感覺,沒有屋頂非常奇妙。
高聳綿延的教堂拱柱在藍天襯托下很耀眼,與一般教堂較為陰暗肅穆的風格完全不同。
人臉造型的噴泉出水口(?)
街上美麗的樹木
下午一點,搭乘15E電車前往貝倫區。一下車陽光爆大超熱,跟又端說想直接去吃蛋塔吹冷氣,馬上被打槍說景點還有好幾個要走,只好先去離站牌最近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看到修道院門口一條長長的人龍,原來遊客太多進去要排隊,只好在豔陽下跟著隊伍緩緩移動。使用里斯本卡參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和貝倫塔都是免費的,詳細折扣內容可參考 https://www.lisboacard.org/discounts/
這座超豪華修道院的建造起緣於16世紀的葡萄牙國王曼紐爾一世(Manuel I),當時曼紐爾一世向羅馬教廷提出請求,希望在里斯本郊外建造一座大型修道院。建築工程於1501年開始,大約在一個世紀後完成。教堂融合了曼紐爾式、哥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其中曼紐爾式建築是發展於15世紀晚期到16世紀中期的葡萄牙,當時海權主義蓬勃發展,因而在建築和藝術上出現其獨特的風格。包括像扭轉造型的圓柱、國王紋章和雕飾精緻繁複的窗框,以及運用大自然圖像,例如石頭上鑲嵌貝殼、錨等,而代表建築就屬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和貝倫塔了。
處處可見雕刻繁複又華麗的外牆與門框。
有種來到皇宮的錯覺。
教堂中殿的屋頂很壯觀,官網上提到它由六根支柱與拱型天花板構成,是中世紀晚期以最少的支撐覆蓋最大可能的跨幅(30公尺寬)。
修道院一角,磁磚的拼貼非常漂亮。
這隻是…豹?海豹?還是水獺?
南門
逛完修道院約下午三點,直奔蛋塔創始店 Pastéis de Belém。不意外遊客爆滿,內用的話要自行入內找座位,坐下後在找服務生點餐。還好店內位子很多,稍等5~10分鐘通常就會有客人離開,翻桌率很高。
店內裝潢就是葡萄牙風
兩人點了三個蛋塔 + 兩杯咖啡,共6.65歐。
蛋塔走的是樸實路線,沒有巨大的體積或層數誇張的塔皮。小小的帶著微溼潤焦糖色澤,咬下品嘗甜度適中,塔皮酥脆內餡濃郁,完全沒有人工奶油過度的香精氣味。
休息片刻後前往貝倫塔,從蛋塔店前往貝倫塔距離約1.3公里,下午三點多艷陽高照。
塔前排隊的人龍有兩條,搞不清楚應該排哪隊。原本心想:「我們持里斯本卡,不需要再購票,應該是用卡感應一下或給售票員蓋個章之類的,就可以快速通關。」結果如意算盤打錯,持卡仍然要跟一般買票民眾一起排隊;給票口人員檢查後,要再排到另一條入場的隊伍,整個是超沒效率啊~~~~~不過可能因為要控制入場人數,所以需要分成兩隊。
排了半小時終於入場了。貝倫塔建於曼紐爾一世時期的1514年到1520年間,是一座五層防禦堡壘。在15世紀末,由於熱火砲的出現,使得典型中世紀的防禦城堡,逐漸被堡壘索取代。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里斯本成為一個重要的海港,必須建造一些防禦工事來保衛城市與港口,而貝倫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建造。Wiki提到,為了顯示出國王的聲威,塔上裝飾了許多曼紐爾式的象徵物,例如厚石繩環繞塔身、點綴石結、渾天儀與其他動植物等。
砲台
登上塔,塔雖不高但還是可倚著太加斯河眺望對岸,不遠處可看到「發現者紀念碑」和「4月25日大橋」。
塔外多拍幾張,老實說貝倫塔外觀比裡面漂亮多了哈。
發現者紀念碑。
遠看不覺得高大,近看氣勢恢弘宏偉。人好小XD
紀念碑並不是古蹟,根據網路資料提到:發現者紀念碑於1940年首次在葡萄牙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由葡萄牙藝術建築師特姆及雕刻家里奧普度所建造。由於紀念碑起初採用了易腐爛的材料建造,因此在1960年以混凝土重建。紀念碑主要是紀念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週年。
紀念碑以恩里克王子站在碑上船首的位置。在碑的東、西兩面均有雕刻,共32名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等葡萄牙人。
西面
東面雕刻人物裡面有麥哲倫唷(唯一一位聽過的 囧)
官網裡有每一位人物的介紹http://www.padraodosdescobrimentos.pt/en/monument-to-the-discoveries/the-sculpture-group/
在發現者紀念碑的北面有座廣場,廣場上以大理石磁磚鋪設出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首次到達之地的路線及年份的世界地圖;周圍則是用磁磚拼貼出直徑50公尺的航海羅盤
台灣在地圖上沒有名字,而且形狀好畸形XD有點像馬達加斯加
葡萄牙
紀念碑北面
回程經過蛋塔創始店,毫不猶豫再外帶了6個蛋塔,哈哈難得來一定要吃爽爽!
晚上七點,又到了吃晚餐的時間了。臨時在網路上查了一間頗受好評的葡萄牙料理餐廳「restaurante alpendre」,位在阿爾法瑪區。雖然離貝倫區滿遠的,但剛好又端說他還想拍攝夜色下的里斯本主教堂,二話不說直接搭車殺去。抵達餐廳不到八點,不需排隊直接入座,坐下後發現被韓國人包圍了!周圍三四桌全都是韓國遊客。
我們點了1/2鍋的海鮮飯(念念不忘啊~)、烤沙丁魚、兩杯飲料。老闆(還服務生?)非常親切幽默,每點一道菜便比出「讚」的手勢,讓我們覺得每道料理都很棒的樣子,超想多點幾道嚐鮮,可惜肚子塞不下。
海鮮飯(15歐)的料超多,米飯吸飽了濃郁的湯汁,光看就食指大動了。
烤沙丁魚(8歐)也是份量十足,配上旁邊的蔬菜很爽口。
離開餐廳已晚上九點多,天色並未全暗。打燈下的教堂比白天更迷人。
路上很多賣海鮮的餐廳,各種海產、魚類就直接整齊地堆疊在櫥窗裡。
明天早上就要搭火車前往波多,又端顯得對里斯本依依不捨,嚷著還要去喝里斯本的特產—櫻桃酒「Ginja」。Ginja酒發源於里斯本,是在加入白蘭地的葡萄酒中,再泡入Ginja cherry以及大量的糖。里斯本最有名賣Ginja酒的酒吧就是「A Ginjinha」,位在Rossio廣場旁邊。
近晚間十點仍門庭若市,人手一小杯櫻桃酒。(試喝了一小口不是我的菜哈哈)
旁邊三四位同來買酒的遊客請我們幫他們拍照,閒聊原來對方是瑞士人,知道我們是台灣來的,其中一對夫妻說他們的女兒在中國昆明學中文,看來瑞士人會說英德法義語不稀奇,還要學中文才能更有競爭力大賺觀光財啊!
散步到附近的聖胡斯塔升降機,要與里斯本說再見啦。
留言列表